159-5113-0298
contact us
聯系我們很多還沒有入行的養殖戶總會這樣說,冬季越冬種蛙的時候怕有損失,讓放我們場地里越冬,開年的時候黑斑側褶蛙出洞了,再來拿種蛙,拿回去就產卵了。根據黑斑側褶蛙的繁殖習性給大家分析下,開年提種蛙行不行得通。
黑斑側褶蛙的繁殖習性
開春后雄蛙先出洞,通過不斷的鳴叫吸引雌蛙出洞。雌蛙出洞后即被雄蛙追逐、抱對產卵。所以想在春季引進種蛙是很難操作的,就算勉強引種回家,也很有可能引到已產卵的蛙。在四川重慶地區,黑斑側褶蛙一般從國歷10月中旬左右就會陸續進洞冬眠,因此,引進種蛙就務必搶在青蛙冬眠之前進行。即養殖的頭一年。比如你明年要養殖青蛙,今年就得先引種蛙,或是明年引蝌蚪。
黑斑側褶蛙無交接器,屬體外受精,發情時有抱對習性。在自然條件下,四川重慶地區每年3-4月進入繁殖產卵旺盛時期,當水溫上升到20-28℃是土青蛙(黑斑側褶蛙)的產卵盛期。水溫低于20℃或高于30℃土青蛙一般不抱對、不產卵。通常是雄蛙早幾天發情,開始鳴叫并追逐雌蛙,如雌蛙尚未發情,即不理雄蛙,過不了幾天雌蛙發情后,便朝雄蛙的鳴叫方向跳去。
雌雄蛙不離左右,前后跟隨,***后雄蛙跳到雌蛙背上,用長有婚姻墊的前肢緊緊抱住雌蛙腋下,雄蛙腹部緊緊貼雌蛙背部,兩泄殖孔互相靠近,進行抱對,抱對幾小時后,雌蛙排卵、雄蛙排精,卵在水中受精,有時抱對可達1—2天才產卵、排精。受精的卵膠膜膨脹后,卵粘連成片狀。漂浮于水面黏附在水草上。黑斑側褶蛙卵粒比牛蛙、美國青蛙稍大,但膠膜膨脹沒有牛蛙、美國青蛙大。黑斑側褶蛙多在晚上交配,在抱對期間可進行多次產卵。
黑斑蛙,是蛙科、側褶蛙屬的兩棲動物。黑斑蛙雄性略小,頭長略大于頭寬,吻鈍圓而略尖,吻棱不顯,前肢短,后肢較短而肥碩,脛關節前達眼部,趾間幾乎為全蹼,成體背部顏色為深綠色、黃綠色或棕灰色,具有不規則的黑斑,腹部顏色為白色、無斑。
黑斑蛙喜群居,營水陸兩棲生活,黃昏后、夜間出來活動、捕食,冬眠,蝌蚪期為雜食性,成體期以昆蟲為食,4-7月繁殖,每次產卵2-3.5千粒,棲息于海拔500-1000米間的水域及附近的草叢中,分布于中國、日本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、韓國、俄羅斯聯邦。
黑斑蛙形態特征的介紹:
黑斑蛙成蛙體長一般為7-8厘米,體重為50-60克,******個體重為100克左右。一般情況下,同齡黑斑蛙的雌蛙比雄蛙大。黑斑蛙的身體分為頭、軀干和四肢三部分,成體無尾。
黑斑蛙頭部略呈三角形,長略大于寬,口闊,吻鈍圓而略尖,近吻端有兩個鼻孔,鼻孔長有鼻瓣,可隨意開閉以控制氣體進出。雄蛙有一對頸側外聲囊,鳴叫聲音較大;雌蛙無聲囊,但也會鳴叫,比雄蛙鳴叫的聲音小。兩眼位于頭上方兩側,有上下眼瞼,下眼險上方有一層半透明的瞬膜,眼圓而突出,眼間距較窄,眼后方有圓形鼓膜。
黑斑蛙軀干部分與頭部直接相連,因沒有頸部,頭部無法自由轉動。軀干部分短而寬,內有內臟器官。軀干末端有一泄殖孔,兼具生殖與排泄的作用。成體黑斑蛙背部顏色為深綠色、黃綠色或棕灰色,具有不規則的黑斑,腹部顏色為白色、無斑。背部中間有一條寬窄不一的淺色縱脊線,由吻端直達肛 門,體背側面上方有1對較粗的背側褶,兩背側褶間有4-6行不規則的短膚褶,若斷若續,長短不一。
黑斑蛙四肢由兩前肢、兩后肢組成。前肢短,指側有窄的緣膜;后肢較長,趾間幾乎為全蹼。雄蛙******指基部有婚墊,有利于在繁殖期間和雌蛙抱對。
蝌蚪體型肥大,體綠色且散有不規則的深色小斑紋;全長50毫米時,后肢5毫米,尾較細弱而尾鰭發達;尾末端尖圓而細窄;眼在頭的背側,眼間距較寬;口小,唇齒式為Ⅰ:1-1/Ⅱ:1-1,角質頜適中,下唇乳突一排,口角有副突。
隨著青蛙肉的食用價值被人們所了解,黑斑蛙養殖基地的數量也越來越多,但是很多人在養殖青蛙時經常會遇到青蛙蝌蚪期成活率低的問題,下面帶您了解原因,快來看看吧。
一、黑斑蛙水環境質量差。
在養殖蝌蚪時,如果長期不換水,養殖密度過高,蝌蚪自身排泄物多,就很容易出現水質污染,造成蝌蚪缺氧等問題,影響成活率。
二、飼喂黑斑蛙不合理。
黑斑蛙養殖廠家建議大家蝌蚪在飼養的過程中一定要細心,在投喂飼料的時候應該遵循定時、定點、定量、定質的原則,否則投喂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蝌蚪出現腸炎等問題
青蛙蝌蚪期的成活率主要受水質和飼養管理的影響,但是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池的建造也十分重要,應該科學合理的建造。